重要通知

刘冬林:陕茶发展的潜力在于夏茶的利用

作者:茶人 来源:茶贵人

lsq

老陕红自出道以后就很红。这种红中带黄的颜色恰巧为2016里约奥运会中国队礼服的基本色。都说是一只蝴蝶的翅膀可以掀起飓风海浪,老陕红的这种色调会不会成为今年的流行色,可以拭目以待。相比大多数茶叶包装含蓄内敛复古富贵的调调,以及针对中国茶叶消费市场根深蒂固的私房图腾、手工图腾和原生态图腾,老陕青老陕红给了一个明确的态度。所以我坚持使用老陕红老陕青(白罐)作为汉水之春茶业公司2016年的主打爆款。

老陕青出道以来也很红。老陕青唤起了很多消费者对传统陕茶的情感,这种情感起源于五六十年代。那个时候包括此后的三十余年,陕茶,也叫陕青,是个名气很响的泛称,一统陕西以及西北大部分地区的茶叶消费。到了本世纪初,情况开始变得复杂了,表现在流通在市场上的茶叶品种越来越多了,茶叶名字越来越多了,消费者越来越懵了。商品的过度供给给消费市场带来混乱,一些贪婪的商人突破了道德的底线,用伪劣茶叶占据了市场的低价。劣币驱逐良币,在茶叶消费市场是同样的道理,所以二十一世纪的第一个十年,是茶叶消费的贫富分化最严重的时期。一方面,社会对天价茶趋之若鹜,另一方面,底层的茶叶消费却没有底线。
我和刘冬林谈起这个话题,大家都很唏嘘。刘冬林是茶叶的科班生,毕业以后就到茶叶部门工作,是宁强雀舌的主要科研工作者之一。宁强雀舌是陕西特色明前茶品种之一,早在九十年代就享誉中南海,现被整合到汉中仙毫旗下。后来的波折让刘冬林意识到,他还必须做茶,因为很多人在找茶喝。市场需要优质优价的茶叶,茶农也需要多卖些鲜叶增长收入,这些事情靠一窝蜂的明前茶是解决不了的。陕茶发展的潜力在于夏茶的利用。茶园种植的面积在持续扩大,而夏茶依然有弃采。刘冬林说,他们以后会感激我的。

于是,汉水之春在成立的四年间,从金牛早金牛红(金牛早明前茶的盛誉不用多讲了呵!)起步,陆续开发了被誉为“特炒榜首”的小叶绿传统炒青(特炒榜首是我提的,但后来又得到消费市场的好评让我有了重新认识),又开发了老陕青砖(饼)(将来一定在文化旅游概念上占据一席之地!),老陕红砖(受国内茶友的追捧!),最后到现在的老陕青老陕红系列。老陕青老陕红是汉水之春茶业公司的中国梦。老陕青老陕红的双重锁定对陕茶市场必定是个冲击,这是可以预见到的。再过些时日,老陕青老陕红可能会重新定义陕茶的概念。这里面有三点需要分享。

首当其冲,第一,汉水之春研发的产品都是有知识产权的,在技术上有门槛,产品亮点抢眼,并和市场大路产品保持区隔,这是汉水之春的核心竞争力。眼下的中国茶叶基本还处在卖鲜叶原料阶段,无论什么茶类,原料等级高,就是好茶贵茶,原料等级低,就是散茶低价茶。刘冬林洞穿了其中的奥妙。最近互联网界在热评小米和华为的市场撕逼之战,公认小米输在了专利太少,华为赢在了知识产权。其实茶叶市场何尝不是?很多茶企重视了种茶,重视了卖茶,可忽视了中间的产品设计环节。注意,不是包装设计,是产品设计!产品设计是最本质的营销,相比而言,其他都是皮毛。汉水之春牛逼的地方在于,他能用手中的技术去把控茶叶的表现,让消费者的体验每次都是溢价,都会超出预期。打个比方,我给你100元的价位锁定,你喝出了300元的感觉,就是这样的道理。你可能会问,有这么酷吗?这得感谢这个虚浮的市场。“优质平价”这普普通通的四个字,在茶叶消费市场却是非常艰难。大多数的消费者都没有渠道去理解茶叶的平价是个什么价。

第二、汉水之春产品研发有一条回归线,上面这些产品都在向这个线靠拢。这条线是什么呢?就是让更多人喝到好茶的宗旨,优良品质的方针,平民价格的付出,一品一级的策略。尤其是一品一级,奠定了汉水之春得以小胜的格局。我们要理解作为一名普通的消费者,他(她)怎么能理解茶叶的特级一级二级的区分呢,更何况有上万个茶叶品牌在身边萦绕,让他(她)如何做出选择?所以,对茶友来说,这是一个好时代,也是一个坏时代。刘冬林是个狠角色,汉水之春产品快速地从型态、价格、包装等方面不断调整。到老陕青老陕红出台,这个调整就算逐渐完成了。毫不夸张的说,目前很少有一款茶能像老陕青老陕红一样,拥有广大的消费市场基础,名字响亮,品质透明,价格透明,来路清楚,体验充分。

第三、用微信的广告语说,再小的个体也有品牌。我借用到茶叶上,就是:再低价的茶叶也有品牌。老陕青老陕红每罐不过50块钱,但品牌意识很足,表现在:1、品质有底线;2、独立小包装,便于贮茶使用,概不提供散茶;3、产品形象完整,体验完整,无论自用还是礼品需求都能满足。当你放眼周围的市场你就会发现,明前春茶做的礼盒都很豪华,然后按茶叶品级逐级下降,茶叶便宜了都穿不到好衣服,普通炒青基本就是袋装,而且塑料袋居多,还有很多是散茶供应,让中间商去分装,这都是值得茶企警惕的事情。价位是消费者的选择,可上可下,而品质是茶企永恒的承诺。再便宜的茶也要有品质保证,包括食品安全、工艺控制、茶叶清洁、产品包装、消费体验等等。

中国茶叶的现状在整体上表现为歌舞升平,捷报频传,活动夜以继日,奖项荣誉迭出。可这些事情和消费市场有多大关联?获奖的茶有多少在商品市场流通?你是不是还在找一杯属于自己的茶喝?政府在大力扶持茶产业的同时,也绑架了茶企的部分商业属性。谁都明白,目前是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,企业不按市场规律出牌,随波逐流,估计要受很大伤害。还是那句话,消费者购买的是企业的产品,不是政府的公用品牌。消费者掏钱给企业,企业提供合格产品给市场。所以茶企需要有意识的和消费市场对接。

刘冬林的运气还不错,在他主动转型调整方向的时候,社会经济也在转型,所幸他踏上了这个风口。近两三年,借助互联网,茶文化的全民扫盲教育基本完成,城乡居民收入在持续增加,现代人越来越关注自身尤其食品安全和健康,这都为老陕青老陕红的市场扩张提供了肥沃的土壤。所以现在的事情比较简单,就是给消费者提供明确的喝茶解决方案。汉水之春产品测试完成以后,就开始筹建自己的加工基地和销售体系了。目前,10000平方的厂房办公楼正在建设当中。也欢迎有志之士加盟汉水之春团队,让更多的人享受到茶的好,让老陕青老陕红先开遍三秦大地的城乡。

责编:小 茗

喜欢 (0)or分享 (0)
发表我的评论
取消评论
表情

Hi,您需要填写昵称和邮箱!

  • 昵称 (必填)
  • 邮箱 (必填)
  • 网址